印度空军参谋长阿马尔·普里特·辛格在第93届空军日活动中强调,未来一年内,印度空军有望服役30到40架战机靠谱的前十大配资炒股公司,并着手研发名为“妙见神轮”的新型防空系统,同时加快在北部边境兴建新的空军基地与其他基础设施。
辛格表示,即便短期内再度引进大批法国的“阵风”战机,印度空军也有能力迅速吸收整合,他指出,国防领域的自给自足是印度成功应对未来安全挑战的关键,印度正积极考虑与国际以及国内企业合作,在印度本土生产战机与机载武器系统,这被视为提升印度空军战机数量不足的关键措施。
此外,辛格还强调,印度空军一方面持续推进现代化,另一方面也确保维持随时投入战斗的状态,无论何时国家需要,空军都将履行责任与义务,辛格重申,印度空军的作战准备不会因为采购延迟或技术缺口而受到影响。
不过,辛格所提及的印度空军发展计划主要是愿景,现实中很难完全按照计划实现,尤其是辛格所说的“明年一年内服役30到40架战机”,这一目标的实现可能性较小。
印度空军虽然制定了大规模采购计划,包括购买114架法制“阵风”战机、140架俄制苏-57E隐身战斗机和97架印度国产LCA“光辉”MK1A战斗机,但目前“阵风”的采购合同仍在印度国防部审议中,尚未正式获批,即便在年底前获得批准,后续仍需印度议会拨款、法国生产、许可证授权等一系列程序,印度空军明年能够接收“阵风”的可能性依旧不高。
从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的产能来看,情况也并不乐观,该公司2023年仅生产了13架“阵风”战斗机,2024年产能也不足20架,而从2026年至2033年,达索面临的交付压力极大,需要向法国交付42架、向印度尼西亚交付42架、向阿联酋交付80架、向埃及交付10架,总计174架“阵风”战斗机,如果再加上印度的订单,同期交付总数将达到288架。
在这种情况下,达索每年能交付给印度的“阵风”数量极为有限,仅可能是个位数,即便印度获得生产许可证并自行生产,从建立生产线、培训人员到正式投产,至少也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。
俄制苏-57E同样面临类似问题,无论是由俄罗斯生产还是授权印度生产,每年能够交付的数量也不会超过个位数,因此,即便印度政府现在同时拍板采购“阵风”和苏-57E,在最理想的情况下,明年印度空军能够接收的战机总数也不会超过10架,而这种理想情况显然难以实现。
如此一来,印度空军明年真正能接收的战机,恐怕只有国产的“光辉”MK1A,然而,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产能一直偏低,加之目前美国对印度进行技术与供应限制,极有可能无法顺利向印度提供“光辉”MK1A所需的通用电气M414涡扇发动机。
因此,“光辉”MK1A能否在明年继续生产,本身就存在很大变数,如果不出现停产,对印度而言已是幸运之事,综上所述,印度空军明年服役30到40架战机的目标极难实现,辛格的愿景大概率会落空。
更严重的是,印度空军可能再次陷入严重依赖国外战机的老路之中,而且“阵风”和苏-57E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生产、使用和维护体系,再加上国产“光辉”MK1A又是另一套体系,如此复杂的装备结构,无疑会让印度空军的后勤保障陷入混乱。
这种型号杂乱、体系割裂的战斗机结构,将成为印度空军未来发展的最大隐患,也让其在作战与维护上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旗开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